內部碳定價輔導

一、前言

      伴隨著低碳轉型時代來臨,國際間紛紛開始推動碳費、國際企業綠色供應鏈要求及碳邊境稅制度(CBAM)等要求,各產業貿易出口所需要負擔的碳成本亦隨之增加,因而成為企業的「碳風險」;許多企業也早已意識到碳風險對其營運影響深遠,故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即為國際企業達成上述包括碳風險管理與朝低碳轉型投資等目的的主要工具之一。

二、何謂「內部碳定價」?

      碳定價(Carbon Pricing),是為排放出的二氧化碳訂出價格,以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tCO2e)作為計價單位,來計算碳排放的成本費用。而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ICP)則是指企業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在企業內部訂定一個排碳價格,並向排碳的相關單位實際收取排碳費用。基於使用者付費的同理原則,ICP 的推動亦遵循「排放者付費」的原則,透過內部計價收費的誘因,讓企業內部排碳的相關單位來減少排放,敦促企業內部在碳排放量上實行自我節制,甚至能刺激更低碳的生產流程、研發技術,或重新調整內部供應鏈等,提升企業實施低碳轉型的績效。

 

三、內部碳定價訂定之考量的四大面向(高度、寬度、深度、時間軸)

  1. 碳定價價格(高度)

      碳價格高低必須考量企業對其接受度與企業內部整體是採取統一ICP,或依據各業務部門性質、時間長短、以及區域等,來採用不同之ICP,來訂定一個符合企業目標之ICP價格。

  1. 溫室氣體覆蓋的範圍(寬度)

      釐清ICP所需納管的溫室氣體排放範疇與未來價值鏈可能的碳排放趨勢,藉以提升ICP對協助降低這些排放量的認知。

  1. 業務的影響程度(深度)

      須了解企業內部決策制定的程序,衡量ICP在不同業務部門的接受度,對業務部門決策的影響程度等。ICP對各業務部門與其價值鏈決策的影響程度愈大,對企業整體商業決策產生的影響亦愈大。

 

  1. 發展歷程(時間軸)

       ICP訂定機制與實施須貼近企業實務上面臨的情況(例如:現行氣候和能源政策),並符合企業策略、文化與內部資源的整合。此外,考量未來管制法規、以及技術發展可能隨著時間而改變,因此須定期檢視ICP訂定機制,使ICP機制對於公司的發展策略與低碳轉型方向具有效力。

 

資料來源:佳典顧問

 

 

四、內部碳定價訂定之四大步驟

  1. 促進企業內部各業務部門支持實施內部碳定價

-透過各業務部門與企業 整體價值鏈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特性,包括使各業務部

 門瞭解企業低碳策略。

-設立清楚的低碳目標。

-建立良好的示範案例,以彰顯 ICP 為企業帶 來的好處與商機,為推動 ICP

 最有效的作法。

  1. 規劃有效內部碳定價形式

-掌握整體價值鏈與上下游生產活動

-內部碳定價主要三種形式:內部碳費、影子價格、隱含價格

-內部碳定價對企業在投資、氣候風險管理和長期策略等面向具有關鍵影響力



資料來源:C2ES (2017)

  1. 內部碳定價推動規劃

-實施內部碳定價示範計畫

-內部碳定價可應用於各業務部門多種碳排放工具中

-實施內部碳定價之適切時機

  1. 滾動檢討內部碳定價執行機制

定期評估ICP執行進展,確保其依照預期時程執行。


五、訂定有效內部碳價之關鍵考量因素

  1. 與企業目標一致

       內部碳定價規劃須符合企業的主要策略與目標,包括:投資低碳發展,以協助企業達到溫室氣體減量目標;以及降低能源成本或為未來管制法規預做準備。

  1. 界定主要排放範疇

-確定直接排放(範疇1)、 間接排放(範疇2)與其他間接排放(範疇3)來自企業整

 個供應鏈等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界定內部碳價的邊界了涵蓋大部分排放量。

-邊界界定亦取決於企業排放量量化的難易度。例如,範疇3排放可能占公司

 排放總量的最大份額,但可能是最難量化計算。

-考慮從試點計劃開始,以獲得初步經驗和早期員工內部支持。

3.碳價格設定方式

-依可協助企業實現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的資金需求,來訂定內部碳定價價格:

 企業整體須採統一的內部碳定價,並定期調整,以反應企業的減量目標。

-綜合各因素來訂定內部碳定價價格:

 (1)實施內部碳費之企業,應避免落入「正確的價格(right price)」陷阱。因即

 便一開始內部碳費非常低,仍具引導行為改變、提高意識與朝低碳選項投資

 等效果。

 (2)影子價格:應考量所在地區現行已施行碳定價或碳稅(如 歐盟排放交易系統

 的排放許可量價格)、未來預期的碳 成本與其他技術、市場與氣候政策變動等

 因素,並且在 長期價格預估應高於國家目前的碳定價。

-隱含價格:可依據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邊際減量成本,或採用遵循現有

 氣候和能源政策已付出的成本為價格,作為基準。

  1. 碳費收入用途

-企業可基於其財務、屬性與偏好等考量,規劃內部碳定價收入之重分配以及

 投資。

-企業針對事業部門收取碳排放費用,也同時提供獎勵,使業務部門推動創新與

 行為改變。

  1. 相關利益者支持

-無論採用哪種內部碳定價形式,從高層管理人員,到財務 經理,再到面對客

 戶的員工或工程師等的參與,對於ICP機制在氣候變遷對企業影響的相關教

 育實屬必要。

-確保將內部碳定價納入企業永續發展策略中,以提升企業整體的風險管理效

 益。

-允許員工提出有關內部碳定價收入用途的想法,以增加參與感與對內部碳定價

 收入用途的理解。

 

六、結語

      企業導入內部碳定價後,由於部門所有會產生碳排放的行為都會被內部收費,為了降低成本、維繫績效,內部同仁會更在意自己的採購是否符合低碳標準、是否有過多不必要的差旅、產銷設備是否過於耗能、營運據點如何節能等,進而採取實際減碳措施來達到減碳的實質效益。

 

如需要更進一步了解佳典管理顧問 內部碳訂價(ICP) 的輔導內容

歡迎來電洽詢:02 77289341 張小姐 或dafan@weeerohs.com.tw。